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主要是以精美的图画、连贯的情节、简洁的文字讲述故事,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引人入胜。连环画曾经陪伴并滋养了几代人的少年时光和成长岁月,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和无法忘却的生命记忆。
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的敦煌壁画、汉代的画像石,甚至更早以前。有别于清末民初渐渐普及的“连环图画”,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环画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前后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两次连环画创作的高峰,画家之众多,作品之精妙,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样,堪称空前,呈现出特有的中国现代美术奇观。
描绘新世界 讲述新故事
新中国的成立,拉开了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富强的新国家的帷幕。作为“革命事业的战斗员之一”的美术工作者,紧随时代潮流,热情描绘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世界,讲述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新故事,为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起步阶段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在那个没有电视,信息匮乏,识字率不高的年代,连环画因故事性形象性强,迅速成为百姓生活中最普及的文化读本和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有效地延伸了纸媒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敏锐地抓住了社会心理需求,组织精兵强将(大部分为高水平的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各阶层的受众需求进行创作,使得连环画深入人心,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物美价廉、内容丰富、小巧便携,其普及率甚至超过报纸书刊,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大众传媒手段之一。
经过改造后的新中国连环画更加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生动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经典作品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刘锡永、夏书玉的《暴风骤雨》,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等。其中《山乡巨变》(396幅)第一次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小人书”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段,运用素雅的白描形式和巧妙的情节安排,以类似电影长镜头的追拍方式,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新人形象与农村的时代变革图景,将长篇连环画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带来了清新爽朗的气息”,被誉为新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批判和揭露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塑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讲述战斗故事,是新连环画在精神层面上对大众的鼓舞与引领,也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体现与延续。代表作品有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刘继卣的《鸡毛信》,王绪阳、贲庆余的《我要读书》,赵明钧的《林海雪原》等。其中,《鸡毛信》首次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在以后的创作中也并不多见;《铁道游击队》则更加注重写实性的描绘,无论人物服饰还是铁道机车,细节刻画都丝丝入扣。
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提倡与建设理想的新中国相符的传统美德,在新连环画的题材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王叔晖的《西厢记》,王弘力的《十五贯》,另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鸿篇巨制的《三国演义》系列,更是会聚了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数十人(堪比当今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历时数载完成。其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乃至成为同名电视剧演员选角的重要参照。另一类有关世界名著的作品则多以西式画法为主,如董洪元的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都是钢笔画精品;还有陈衍宁、汤小铭以素描手法创作的《无产阶级的歌》,一时成为习画青少年争相临摹的范本。
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环画延续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文艺传统,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此外,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多鸿篇巨制,画种范围不断扩大,与旧连环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名家作者的介入,艺术水准产生了质的飞跃,学院派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也为连环画创作输入了新鲜血液。
上一篇: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
下一篇: 《格萨尔王传》百部汉译工程启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