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内蒙古剪纸非遗传承人赵美玲——黄河银剪 红纸丹心

赵美玲在创作剪纸作品 翟钦奇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黄河岸边,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它面积不大,却有多部史诗般的艺术作品;它装修并不豪华,却挂着自治区级、市级多个教育基地的牌子;它的地段并不繁华,但却迎接过来自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台的参观团。

  这座博物馆的主人赵美玲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为爱剪大幅剪纸作品被人们赠送了一个外号“赵大剪”。赵美玲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自己的博物馆命名为“内蒙古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艺术博物馆”。

  “赵大剪”多大的作品都敢剪:先剪100多米的《农民纪事图》,又挑战千米的《上下五千年》。近两年,她放下其他的活,专心创作了《百年党史》。“我从小听姑姑和外婆讲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的故事。”赵美玲说,“她们教会了我剪纸,我要把她们对党的感情,浓缩到剪纸艺术里。”

  百幅鸿篇庆党生

  记者来到位于东海心村的赵美玲的剪纸艺术博物馆。一走入博物馆,仿佛进入了红色的海洋。博物馆的墙上挂着赵美玲的剪纸作品,其中最夺人眼球的,还是她为建党100周年创作的《百年党史》。

  这部作品由100幅剪纸组成,记录了从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百年间的历史事件,从中共一大到开国大典、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九大……在馆内,记者看到,100幅装裱精致的剪纸依次摆开,总长度有近200米,一眼望去,蔚为壮观。徜徉其间,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呈现在眼前,游览完毕,心情久久难以平息。

  赵美玲说,她很早就有为建党100周年创作剪纸的想法了。2019年5月,她开始着手准备:选择事件、确定主题、设计图案、绘制底稿……这对一位65岁的老人来说殊为不易。创作这样一部宏大的作品,需要对党史知识有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了解。赵美玲学历不高,也不太会使用网络搜索,在选择事件的时候犯了难。

  “难度大的就是这100幅图不好定,我愁这100幅图到底剪哪些事件。”鄂尔多斯党校在村里扶贫的工作人员听说了这件事,深受感动。他们随即整理了详尽的资料,送到赵美玲的博物馆,并派来专家学者提供指导。当地组织部的同志也经常来为赵美玲提供帮助,帮她确定主题、校对文案,解决创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赵美玲团队的配合下,这部鸿篇巨制终于呈现在世人眼前。




上一篇文化界纪念陈忠实逝世五周年

下一篇国宝“复活”记——真人版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