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因为近期疫情的反复,一些博物馆不得不临时关闭或重启限流政策。但博物馆仍然在用丰富多彩的数字形式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以文化和艺术触及和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而且历经疫情以来两年多时间的发展,博物馆云展览正愈发具有想象力,不断更新业界观念,开创更多发展空间,让大众看到一种亲切、蓬勃的新趋势。
  超越展览形式的云传播,成为文化阐释的给力手段
  犹记2020年以前,博物馆数字服务的定位,是为实体展览服务:以补充信息的形式提升观众在参观实体展时的体验,同时尽量减少对观展沉浸性的影响,特别是不能破坏观展秩序。“全景展览”也是常见形式,但是对这种形式人们更多的是顾虑,比如这样的云上展览大量丢失了五感信息,人们也担心这种形式减少了实体展览的观众,因而“全景展览”更多被看作“记录”博物馆实体展览的“工具”。
  2020年初疫情肆虐,很多博物馆实体展览被关闭或是限流,各馆纷纷将展览“上云”。当时我们看到的一个常见做法就是“全景展览”。这也延续了此前博物馆数字化的思路。但是此时人们看到了“全景展览”的优势——除了超越时空局限性以外,观展疲劳也被降低。观众不仅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用更舒适的姿势观看,而且还有语音导览降低阅读疲劳。展品信息的完整性也是一大优势,一件展品的背景资料、多角度的图片,甚至和它可以作为类比或关联的展品都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除此以外,相关的语音介绍,甚至由策展人亲自讲解展览的音视频、展览相关论文都可以集成到展览中。
  新冠疫情使业内将顾虑转为接受,思路也逐步开阔起来。虽然“云上展览”损失了实体展览对博物馆教育氛围的塑造,缺少了人们认知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情境感,但对博物馆教育素材的组织更加有效,而将其他领域的媒体形式引入博物馆也使人们耳目一新。顺着这个思路,博物馆的云上展览如今多姿多彩也各有优势。不论是小程序、游戏还是轻阅读,只要能完成博物馆知识的系统性阐释,博物馆的云展览越来越多元化,早已超越人们传统认知中的展览形式。
  视频时代,不论音视频或是直播,都是进行文化阐释的有效手段。其中直播更加“短平快”——英国V&A博物馆在快手举办云看展的活动,吸引了181.7万次观看;故宫雨中直播,有百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国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中,一些热门的博物馆吸引了高达300万观众观看。而经过精剪的视频则有更好的抵达效果——像是“故宫邀你云看展”系列视频,每集20分钟,由策展人带着观众参观展览;“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纪录片则以奇妙的镜头迅速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每日故宫”短视频每周两次在微博平台带大家欣赏文物细节,伴着音乐与观众们互道晚安。
  讲座是系统性了解博物馆知识的有效手段。我们看到疫情防控期间的苏州博物馆迅速上新了“苏博云观展”的内容,既有较长的讲座系列,又有七集短片《只有江南》,真正达到了以文化抚慰和滋养人心的作用。如果说纪录片和讲座的受众是成年人,那么在线视频课就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了。沃斯堡科学与历史博物馆的博物馆学校是得克萨斯州的第一个博物馆学前班,他们意识到学龄前儿童已经具备学习科学和自然历史的能力。疫情期间,博物馆学校的教学团队通过Zoom平台为孩子们提供线上教学,为学生在线布置作业并提供指导。老师们还制作了学习用品袋,送到学生手中。虽然疫情肆虐,但跨越了物理界限的博物馆为孩子们带来了温暖。
  也有游戏和轻阅读、轻欣赏,《父与子(Father and son)》用父子情为线索带着玩家们打开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一件件展品。前文提到的“每日故宫”项目也是每天推送一件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除此以外,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还在云端拥抱着更多的可能。去年9月至12月,哥斯达黎加前哥伦布时期文化与玉石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以展览作交流——“先民的世界:哥斯达黎加前哥伦布时期文物展”和“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以云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彼此博物馆的主页上。这样的交流形式对于因为疫情而隔离的人们是多么难得。
  深度互联的策展形式,给博物馆人的观念破局
  跳出物理界限,确实是云上展览的一个突出优势。这不仅改变了博物馆和观众的联结方式,也改变着博物馆的策展思路。
  “丽人行”项目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年前浙江博物馆联合了30多家博物馆,以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为主题策划了“丽人行”云展览,集中展示各馆藏品,数量达到1000多件。如果按照传统的实物展示方式,让如此多的画作汇集在一个展览中是不可想象的。不论是展厅因素还是经费因素造成的困难,都是难以逾越的,更不要说疫情造成的沟通和运输影响。而浙博运用云展览形式轻松跨越了这些障碍,各家博物馆也不需要为借出和运输藏品而操心,只需提供图片和相关资料,便可共襄盛举。以“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为题材的数字人文研究和数据库搭建,也拉动了馆际的跨学科业务合作和数据共享新尝试。
  如今这一项目正在举办线下五馆联动,回到物理空间,但又突破了普通的展览模式: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五馆一同宣发造势;从展品上,观众不仅可以在线下看到本馆的展品,也可以在展厅互动屏上查看其他四家博物馆展厅现场画面、浏览展品详细图文语音信息和“丽人行”云展览内容。联合宣发之外,还有联合“带货”,“线上”文创展示可引流线下的购买。
  我们特别注意到,“丽人行”发挥了数字展览对观众研究的优势,通过预埋数据收集点收集观众行为,建立用户画像。这比实体展常用的观众跟踪和调研问卷都更具有实时性——如果设计好观众信息标签和知识图谱,可以快速筛选分析观众偏好,反哺数字展甚至实体展览的布局。
  由此可以发现,从线下到线上再返回线下,策展思路的改变,能够给大众带来很多惊喜。人们对真实环境和“物证”的需要与虚拟世界的丰富不再对立,而是交融、互补、互相促进。数字化展览的轻松活泼,使它们更贴近每位观众;跳出物理的局限,真的成为博物馆与每位观众联结、交流、共建的平台。
  (作者 吴萌 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年画守望者的精神礼赞

下一篇对弈平凡的每个人都是英雄,都值得歌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