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佚名

 

       通信是在定亲过后一段时间,由男家挑选结婚的好日,通知女家,谓通信。若女家同意,男家娘舅、姑父等在媒人的陪同下,备鱼肉酒送到女家,并送去好日帖子。女家亦邀娘舅、姑父等去男家接客,并设宴款待男客,送回礼。男家设宴款待,俗称通信酒。吃过通信酒后,双方准备嫁娶。女家亲戚需邀请姑娘去自己家里做客,一般由姑娘的母亲或嫂嫂陪同去,俗称吃易家饭。在别的地方通信叫做纳征下聘。彝族把下聘礼称为送期。送期时,男方需要送的礼物主要是布匹、首饰、钱财。富者可送半边猪、一斗米、一斤盐,贫者只需送猪前腿肉七斤或后腿肉八斤。至于灯笼、彩旗、唢呐等,贫者都得备办。聘礼准备好后,要请押礼先生负责送到女方家里去。押礼先生要能说会道、为人正直、善打圆场,为两方亲戚信任和喜欢的人。到了女方家门前,必须提防女方家的亲戚前来戏打。按彝族的习俗打得越重,预示着新夫妇将来越发宝贵。因此,女方亲戚下手常不留情面,常常狠打猛揍。有时男方正防着前面打来的臭鸡蛋,却没顾上后面抛来的硬石头,及侧面劈来的大柴棍。    上头盘是结婚前,新郎理发和新娘开容梳妆均称上头,男家向女家发盘,叫上头盘。一般人家要备七时衣,即新娘从单衣到棉衣的七件衣衫。殷富之家要送聘金及四金四银(金如意、金元宝簪、金耳环、金戒指;银鸡心、银镯子、银如意、银扁方簪),并由两个押盘相公同行。

      亮行嫁是女方接到上头盘后,由舅父将嫁妆发往男家,水乡由新郎用船到女家载运。男家将嫁妆悉数陈列在堂屋中,让亲戚朋友观看,此谓亮行嫁。是日,男方要设酒席款待媒人,曰谢媒待媒。苗族的嫁妆十分独特,陪嫁品除棉被、衣服、箱笼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角包红纸的大山羊。嫁妆在迎亲那天由女方送亲者送往男方,四个健美的姑娘牵羊子。送出寨边大树下,男方挑选的四个英俊青年守在那里,阻挡山羊。一方送,一方挡,推推拉拉,亲友在旁喝彩,吹芦笙助阵,场面热闹,使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广西南丹县苗族的嫁妆是一把镰刀,一把锄头和一个大南瓜。镰刀表示粮食丰收,锄头表示勤奋劳动,南瓜表示多子多福。

      在中国旧时嫁娶对日子的选择是十分讲究的,但是现在也是非常讲究的,结婚的时候好象都要挑好日子,所以呢,迎亲也讲究日子。迎亲是新郎在媒人、喜娘和娘舅、姑父以及傧相的陪同下,备花轿、乐队往女家迎娶。

人数要成双,临近女家时,连放两个鞭炮,以通知女家,俗称通信炮。女家父亲和娘舅、姑父出迎。轿停正屋,女家用茶点招待迎亲宾客,谓坐茶。鼓手吹奏催妆曲。新娘房中摆催妆酒(由男家送去)。是时,由姑(舅)妈用花线和鹅蛋粉将姑娘脸上的汗毛绞去,此谓光面,表示姑娘时期已经结束。催妆曲中,父母亲进房看望女儿。姑娘要带哭音说感恩话,父母则临别赠言。新娘黛眉粉妆,凤冠霞披,头蒙红巾,由娘舅或姑父抱上轿。鸣炮奏乐起轿后,由提灯阿叔为先导,鸣锣而去。花轿临近男家时,男家燃放爆竹,以示欢迎。其实现在都是以轿车代替轿子的,然后结婚也是会穿婚纱的。旧时,浙江一些地区有训女婿的习俗。这些人生活在水上,他们的婚礼在船上举行。姑娘出嫁时,岳母在船上高呼新郎的名字,女婿应声而出去,并从自己船上跳到岳母船上,跪而受训。岳母教训他,婚后不准欺侮妻子等。女婿受训后,应回答:听岳母吩咐,一定记住。刚说完。便要很快逃走。如果动作迟缓,会被女方亲友拉住,给予一顿戏剧性的惩罚。其实结婚时,新娘还应该哭嫁。    婚礼的高潮是拜堂,在正厅或正堂屋子举行。中堂悬桃红喜帖,上贴金纸特大双喜字,两旁为贺联贺幛,中间放八仙桌,上摆龙凤花烛及各式喜盘喜盒。司仪执场,唢呐吹奏,新郎新娘在红毡毯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礼成后,唢呐吹奏洞房曲,新郎新娘一前一后各执连理花红绸(中间结扎成彩球)一端,进入洞房。然后,宾客入喜宴。俗称吃好日酒,是日送利谓贺仪,人情簿上要登记,簿面书螽斯衍庆四个字。

|<< << < 1 2 3 > >> >>|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aqwhw.cn/news/marriage/15261749538IG16GBF5F550KAHCFIF.htm

 


相关内容

浙江南浔:千年湖笔书写华美篇章

佚名

 

乌干达婚俗:羞于娶处女

佚名

 

白族怪婚俗:新娘被掐才吉利

佚名

 

俄罗斯婚俗:叫苦不迭

佚名

 

斯里兰卡一妻多夫的婚俗

佚名

 

普米族婚俗:逮新娘和锁媒人

佚名

 

清代婚俗:典妻雇妻租妻共妻样样全

佚名

 

印度婚俗:为了祭祀

佚名

 

布朗族婚俗:偷女婿和偷新娘

佚名

 

东北婚俗:姑娘叼着大烟袋 敬烟是礼俗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