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德兴永金箔铺又叫德兴永锤金作,其铺址在前门外东河沿路南。
  德兴永金箔铺创办于清顺治年间。其铺长张氏是江苏省苏州人,在明代时被征入京城服役。到了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颁布了“免直省省京班匠价,并除其匠籍”的政策。过去工匠到京师为封建政府服役,人身不自由的枷锁被解开了。这个苏州籍的锤金匠人,就在前门外东河沿找了间房间,并从家乡将他的儿子找来,一起干起了锤金箔的活。
  黄金箔在明、清两朝用途很广泛。像皇宫的三大殿,皇陵的建筑,各种寺庙都使用金箔。还有如首饰楼做包金首饰也用金箔,药铺、喜轿局、杠房、鼓铺、戏装铺等都离不开金箔。所以,这个张氏的锤金箔的活很忙,并逐渐地站住了脚。后来,由于来往业务的需要,才起名叫“德兴永金箔铺”。并招了几个学徒,扩充了营业。德兴永招学徒的条件,一是身体健壮,因为身体不好抡不起十几斤重的大铁锤。二是头脑灵活,能做巧活。三是手脚干净,金箔是贵重金属,一点都不能丢失,一点碎金片都不能私自带在腰里。一旦发现手脚不干净,立即解雇,严重者要送进官府论罪。
  德兴永名为金箔铺,实际是主要给清政府和寺庙做加工活。他们干活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块大平整的石头,两把大铁锤,一把小铁锤,一把铁夹。但是,工艺难度很大,没有高超技艺是干不了的。因为是要将一两黄金经锤打,要锤出4寸见方的黄金箔2000余张;锤出3寸见方的黄金箔2500余张,其薄如蝉翼。他们的具体操作是,两个(或三人)为一对,有经验手艺好的师傅做指挥,左手用大铁夹夹着黄金,右手执一把小铁锤指挥。抡大铁锤的人站在大石旁,师傅的小铁锤敲在什么部位,抡大锤的就打在什么部位。而且不紧不慢打出节奏来。
  清亡后,德兴永金箔铺的生意就衰落下去,约在北平沦陷时期就歇业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图)因为美丽所以收藏

    下一篇:珍珠的珍品--合浦珍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