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绵延百里的黄河风情线是全国最长的滨河绿色长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兰州人说,沿着黄河散步,每一步都是风景。2018年在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兰州黄河风情线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这一切,兰州市早有规划。
A“风致”,风味、情趣也
1951年6月,在兰州市人民政府建设科科长任震英主持下,《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草案(1951-1958)》编制完成,其中,在规划的“美观地区”中,特别提到:“沿黄河南岸50米至100米内,拟辟滨河风致路,在适当的地区设置滨河小公园,禁止公私建筑物。”并且提出:“滨河路的空处,不栽树就种草皮。”在此基础上,由苏联专家和中央城市设计院协助参与,于1954年9月编制出《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年底经国家建委正式批准。
第一次提出建设滨河风致路。“风致”,风味、情趣也。这就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名称的由来。
在城市建设规划之始,兰州市人民政府就因地制宜,把黄河沿岸作为一块宝地进行规划开发,划定区域界线,禁止任何建筑物,赋予它绿色希望,给市民提供一处独特、浪漫的休闲场所。不能不说,这是70多年前兰州城市管理者的远见卓识。
这一时期及之后的每一次城市规划调整中,都对滨河路建设进行了完善,滨河风致路的思路更加清晰,据《兰州市志·城市规划志》记载:“(滨河路)为了争取河面,便利交通、美化城市,使街道系统联系风景区、名胜、古迹、水面等,以增进人民文化生活需要。在各区沿黄河南岸拓建滨河路(当时尚未考虑黄河北岸道路建设)。在适当地点设置滨河小广场、园林、河滨草地、滨河小公园等。使其成为兰州美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宽度为20米至50米不等,结合地形、地物、果园、古建筑,其道路断面按实际情况有所变化。”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滨河风致路建设与兰州城市建设同步发展,走过了缓慢且艰难的历程。但每一步都为后来的黄河风情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B 一幅水天相连的多姿多彩画廊
从1958年拆除兰州北城墙,扩大南滨河路的宽度,滨河路第一次出现了刺槐、榆叶梅、金银花、连翘以及从兴隆山、七道梁移来的珍珠梅、丁香、山梅花等花木,到20世纪70年代开辟60000平方米花坛和3300多平方米游览步道,并补植梨树、垂柳、油松、刺槐等观赏乔木。从1979年“沿着黄河南北构思体现丝绸古道的主旋律的滨河路。……构成一幅水天相连的多姿多彩的画廊”的中心区分区详细规划,到80年代以美化为主,除广布草坪外,建立园中园,辟有黄河母亲、绿色希望、平沙落雁、搏浪等为代表的雕塑群和园林小品。从90年代南滨河路的延伸、北滨河路的拓建,以及各类植物树种的落地生根,到2000年之后全域规划建设黄河风情线大景区。黄河两岸一条致力于山青、水净、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廊道的初步建成。
今天,当年的规划基本实现并有所创新和发展,黄河两岸的风情线不仅是市民的休闲场所,也是外地游客观光游览之地。“绵延六十里,增美大兰州。柳绿铁桥尾,花繁古渡头。娘亲卧南岸,皮筏泛中流。引得八方客,寻根此地游。”这是诗词大家王传明先生“咏兰州黄河风情线”的诗,艺术地传达了黄河风情线的魅力。
上一篇: 天水:关陇驿路清水石碑
下一篇: 《武威考古研究文集》出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