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天水伏羲庙戏楼

天水伏羲庙戏楼

天水伏羲庙戏楼

天水伏羲庙戏楼

      ■ 伏羲庙戏楼槛窗上的应龙

      ■ 伏羲庙戏楼

      ■ 彩画“天官赐福图”

      ■ 墨书“太古元音”

  □ 刘复兴

  在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深藏着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古城——伏羲城,这座城正是因为城中心有规模宏大的伏羲庙而得名。可以说城因庙而得名,庙因城而愈庄严。

  在伏羲城中,伏羲庙无疑是这座古城的中心和灵魂。庙区坐北朝南,总占地3万多平方米,由庙前祭祀广场、戏楼和三座牌坊构成的庙前区和伏羲庙的庙区三大部分组成。在伏羲庙明清古建筑群中,第一座古建筑便是戏楼。

  伏羲庙戏楼坐南朝北,正好与伏羲庙迎面,创建于清中期,有近300年的历史。戏楼面阔三间,跨度9.95米,明间宽于两次间,进深两间,合8.35米,为悬山顶两层楼结构,通高8.5米。

  戏楼一楼明间安六扇六抹隔扇门,两次间各安两扇六抹隔扇门。这种明间显著大于两次间的建筑格局,与戏楼的功能紧密相连。

  戏楼二楼为戏台,其当心间安装六抹活扇隔扇门,唱戏时这些门扇可以临时取下。二楼檐下装透雕栱间板,雕刻内容有莲花、牡丹、二龙捧寿等,寓意福寿连连、富贵清廉。两尽间槛窗镂雕翼龙、翼虎图案。虎啸而风生,风生而万籁皆作,虎伏而风止,风止而万籁皆息。而《广雅·释鱼》中记载:“有翼曰应龙。”可见,这翼龙、翼虎暗含风调雨顺的美好期盼。

  戏楼内二帘额板和梁柱上较好地保存了许多清代彩画,其中以墨书“太古元音”和彩画“天官赐福图”最为精彩。

  戏楼是专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一般多于伏羲春祭、秋祭,及方神庙会时唱社戏。《得一录》中说:“各处城乡庙宇,多有戏楼。”足见戏楼不仅是庙宇的标配,也是连接红尘众生与庙堂圣哲的纽带。天水伏羲庙的这座戏楼,见证过鸿盛社昔日的繁荣,也目睹过数百年间天水人最鲜活的民俗生态。一座戏楼就如同一座博物馆,记录着伏羲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伏羲庙会的凝固华章。




上一篇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的伏羲文化(上)

下一篇【古韵甘肃】天水伏羲祭典溯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