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从天竺通过新疆、甘肃传到长安和全国各地的佛教,在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佛教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甘肃,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史载前凉“张重华时,天竺重译贡乐伎,后其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旧唐书·音乐志》)这一时期从天竺传进来的主要是佛教乐舞。《隋书》在介绍《西凉乐》时,明确地指出其中有《于阗佛曲》。在这一时期铺天盖地的佛教宣传活动中,“转读”中的歌唱极为重要。“转读”,是指用汉语咏读佛经。天竺的习惯,是把颂扬佛法的词叫作“呗”。中国则将诵经称作“转读”,将唱赞称作“梵呗”。梁朝时西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北)流传的一种呗,源于关中地区,先传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梁朝时流传的《面如满月》呗,就是其中一种。这类佛曲原都是名师制定,后人继作,传播过程中差错遗漏很多。转读要达到声音优美,感染听众,就必须“精达经旨,洞晓音律”,既对经典意旨精通,又懂音律。念唱的声音要“壮而不猛、凝而不滞;弱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而不蔽”。(慧皎《高僧传》卷13)为此,佛教宣传者也必须大量地引进和借助天竺佛教音乐。严格的理论要求和无数僧俗宣传家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佛教音乐在甘肃和全国发展创新。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画卷

下一篇南佐“古国”:黄土高原上最早的国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