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李暠死后,群臣奉李歆(字士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护羌校尉,改元嘉兴,史称西凉后主。李歆尊母亲尹氏为太后,以宋繇为武卫将军、广夏太守、军谘祭酒、录三府事,索仙为征虏将军、张掖太守,派遣使者上表东晋,东晋封李歆为使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护羌校尉、酒泉公。李歆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严刑峻法,穷兵黩武,拒不纳谏,致使西凉国力消耗殆尽,最终走向灭亡。420年,李歆率步骑三万东伐北凉,先败于怀城(今甘肃张掖北),再败于蓼泉(今甘肃临泽),李歆战死,诸弟酒泉太守李翻、新城太守李预、领羽林右监李密、左将军李眺、右将军李亮等逃奔敦煌,沮渠蒙逊乘胜攻占酒泉,进逼敦煌。李翻及敦煌太守李恂逃奔北山,沮渠蒙逊任命索元绪为敦煌太守。索元绪到任后,暴戾专杀,大失人心,敦煌大族宋承、张弘等以李恂任敦煌太守期间有惠政,密招李恂返回敦煌,驱逐索元绪。李恂率数十骑入敦煌,索元绪逃奔凉兴,宋承等敦煌大族士人共同推举李恂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421年,沮渠蒙逊率兵二万围攻敦煌,李恂战败自杀,西凉灭亡。

  西凉灭亡之后,李暠子孙中的幸存者四处奔散。李翻儿子李宝(字怀素)等先被沮渠蒙逊迁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后逃到伊吾,臣服于柔然。440年,李宝袭据敦煌,派遣弟弟李怀达奉表向北魏称臣,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拜李怀达为散骑常侍、敦煌太守,派遣使者任命李宝为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洲牧、敦煌公。444年,李宝入朝,留在京师平城,先出任外都大官、内都大官、镇南将军、并州刺史、怀荒镇将、镇北将军等职。李宝共有六子,皆官至显位,其中以少子李冲最为著名。李冲(字思顺)是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改革的股肱大臣,参与北魏改定礼仪律令、改革典章制度、迁都洛阳等重大变革。北魏太和年间,定四海望族,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后族四姓,陇西李氏因李冲位高权重,得以与四姓并称为五姓,从而确立了陇西李氏在北朝的尊崇地位,成为入魏河西大族中最有影响的家族,取得与崔氏、卢氏、郑氏、王氏等名门望族并列的地位,上升为北朝一流豪门士族。

  李歆儿子李重耳(字景顺)先逃至刘宋,后又北奔北魏,为恒农太守。李重耳生李熙,为金门镇将,戍守武川。李熙生李天赐,李天赐生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李虎生李昞,官至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封唐国公。李昞生李渊,建立唐朝,庙号高祖。

  关于李唐先世,学界颇有争议,主要有陇西李氏、河北赵郡李氏、鲜卑拓跋部等三说,但李唐先祖自西魏、北周以来,始终认宗陇西李氏。唐朝建国之后,为了提高皇族地位,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撰修《氏族志》,将李姓置于诸族姓氏之首,李姓由贵姓升格为国姓。唐高宗李治将李宝六子后裔列入禁婚“七姓十家”,唐玄宗李隆基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陇西李氏源于汉代李广,崛起于西凉李暠,李宝仕魏,其子李承、李茂、李辅、李佐、李冲及其后裔子孙,皆官居要职,通历显位,跻身于北朝士族之列。李唐王朝认宗陇西李氏,以陇西李氏为第一等,定著武阳、姑臧、敦煌、丹杨四房,确立了陇西李氏在全国姓氏中的特有地位,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鼎盛。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回归定西故里

下一篇【古韵甘肃】崇文尚读的平凉书香门第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