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栩栩如生的彩塑,精美绝伦的壁画,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依然焕发着令人神往的传奇之美,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掷地有声的话语,向世人传递出宏阔高远的文明观。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是理念,更是行动。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

  在墨西哥漫步于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领略古老文明间的奇妙“相遇”;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以茶和酒作喻阐述东西方文明异同;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忆及文明交往的源远流长;在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畅叙文明互鉴的悠久渊源;在斐济穿上“布拉衫”,倾听原住民的祝福歌谣;在沙特阿拉伯“四方宫”,与当地群众共同起舞……

  一场场“文化外交”,展现出中国对其他文明的尊重欣赏。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为建设美好世界注入深厚持久的力量。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渴望读懂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令人钦佩。”多次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发展有着深刻观察。

  历史定格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瞬间——

  2023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千年古琴奏响《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强调“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说。

  深厚的文明底蕴,积淀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智慧,涵养了“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绘就古老大国走向复兴的雄浑底色,也照亮人类文明的未来。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中共二十大召开前不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世界瞩目。翻开书页,镌刻在五千多年华夏文明基因里的天下情怀,在新时代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

  今年初,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多个阿拉伯国家陆续播出,中国人民战贫脱贫的顽强意志和生存智慧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广泛共鸣。

  从影视作品和经典著作互播互译到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到共赴星辰大海的发展合作,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正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深刻启迪。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迈向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赋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观”崭新内涵,为时代发展提供正确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顺大势,担大义,行大道,谋大同。

  新时代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绘人类文明壮丽画卷!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上一篇“白发姑苏”传承焕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经济嬗变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